Language
13
Apr. 2023
「再見悲情」影響歷史及影史的1989年…

人類的命運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中、總顯得脆弱而渺小。中山73四月份「焦點主題」規劃「再見悲情」影展,將兩部獲獎無數、在歷史及影史都堪稱地位非凡的數位修復片《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與《悲情城市》結合放映。《再見列寧》故事背景對準德國統一、柏林圍牆倒塌的前後,描述一個東德年輕人如何以甜蜜謊言「創造歷史」的有趣故事,電影刷新德國電影票房。《悲情城市》時代背景則鎖定台灣光復、228事件發生的當下,敘述台灣基隆一戶林姓家族所面臨的命運,勇奪威尼斯金獅獎。兩部電影一喜一悲,引領觀眾跟隨劇中主角,站上歷史洪流、感受磅薄時代,見證不同時期、地域,卻同樣影響深遠的時代轉捩點。
 
曾經擊敗《鐵達尼號》、歐洲票房大破30億台幣的《再見列寧!》,是德國大導演沃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2003年的代表巨作,本片充滿對社會與親情的洞察力,除獲歐洲電影獎最佳電影殊榮,更帶動了極不尋常的「東德熱」,不僅消失殆盡的東德共產標誌重新蔚為流行,東德小說也突然躍上暢銷書的排行榜,更有人因為興建東德主題樂園而大撈一筆。
 
本片重現如今不復存在的東柏林街景讓人回味再三,男主角亞利為保護母親的「復古行動」,過程逗趣爆笑,令人拍案叫絕。尤其回收垃圾堆的舊傢俱、逼鄰居穿回共產時代舊衣、將罐頭改裝成蘇聯食品,甚至自己創造電視台、買通小孩獻唱等橋段,除讓觀眾笑到捧腹,卻也被感動得無法言語。這股「東德熱」當時延燒歐洲各國,掀起一陣懷舊熱。
 
《悲情城市》則是台灣導演侯孝賢的「臺灣三部曲」之首,1989年問世即轟動一時,並憑藉其獨特的美學風格、政治歷史觀點,不負眾望勇奪第46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也從此改寫台灣電影史。本片描述1945年8月,台灣脫離日本統治,重回祖國懷抱的光復故事。本該是家國團圓的歡天喜地,卻因為發生228事件,各地爆發激烈的官民衝突,最終造成軍隊武力鎮壓、同胞相殘的悲劇…。侯孝賢不畏挑戰敏感歷史,以《悲情城市》勾勒台灣大時代悲緒,除奠定「臺灣新電影」的藝術地位,開啟其引領全球影展風騷的美好年代,更於歷史與政治上,迸發出迄今最具強大的影響力。
 
1989年9月,《悲情城市》勇奪威尼斯金獅獎,同年11月柏林圍牆倒塌、德國統一,影史和歷史同時在改變。33年過去,德國變得不一樣,今日的台灣,也不再是噤聲國度,人人都能暢所欲言。中山73四月份的「再見悲情」影展,將帶您回首那動盪不凡的年代,以及兩部精彩感人、影響深遠的4K數位修復電影。
─策展總監 姚經玉
返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