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17
Dec. 2024
中山73電影講座紀實-新香港,新銳,新視角:一窺港式電影情懷變遷
中山73電影講座紀實-新香港,新銳,新視角:一窺港式電影情懷變遷 
時間:2024/12/14(六) 16:00
講者: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策展人 翁煌德
地點:中山73一樓展演空間 (臺中市中區中山路 73 號)
影評人翁煌德在介紹本月份放映的香港新銳電影之前,先點出這次的講座舉辦時間可說是相當巧妙。因為就在近期,港片《破.地獄》(2024)打破影史票房紀錄,成為香港影史上最賣座的華語電影,連過往的周星馳、成龍電影都只能望其項背。翁煌德指出,目前史上最賣座的榜單前三名,竟然都是2022年之後問世的港片,包括第二名《毒舌大狀》(2023)和第三名的《九龍城寨之圍城》(2024)。
翁煌德認為這個時機點相當特殊,因為就在2020年,香港通過限制電影創作自由的《國安法》,當時許多人都撐香港電影恐怕即將壽終正寢,沒想到卻是置之死地於後生。儘管這些電影都未必直視政治問題,但卻都利用了他們獨特的選材與敘事觀點,讓香港觀眾能夠產生自我投射,將片中的一些場面或一些對白與現實的苦悶進行連結。換言之,香港觀眾在這些電影之中找到了一些出口。
在深入介紹港片之前,翁煌德特別引述了伊朗名導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的一段話:「在沒有那麼強烈的政治色彩、不主張政治性的電影裡,可以找到真正的真實。處理人性問題的詩意電影可能是政治性的,它們只是沒有豎起中指。」他提及在阿巴斯創作時,因為伊朗電影人也不能碰觸政治,所以他就拍最自由的兒童,並且從中找到一個獨特的敘事方法。翁煌德也指出,香港電影人近年不能直接碰觸政治,也試著透過拍攝家庭電影,找到一些反映社會的方式。 
對此,翁煌德以這次中山73選映的《燈火闌珊》(2022)作為舉例,他說除了霓虹燈很明顯就是香港舊時代的象徵之外,片中也有角色提到移民的問題。翁煌德說,這幾年很多港片都會拍到有人要選擇移民,地點可能是英國、台灣或加拿大,但導演當然不會清楚地告訴你為什麼這些角色要離開,但大家彼此都心照不宣。近年的社會運動,讓許多香港青年才俊選擇離開,這就是目前香港現實的處境。
不過翁煌德也提到,這些電影也不會以負面的角度去刻畫選擇離開的人,不過對於選擇留下來的人,卻是寄予更多對未來的展望與期許。 
此外,翁煌德也對《過時.過節》(2022)與《但願人長久》(2023)當中的家庭觀點做出了詳盡的介紹。他指出這些電影看似在討論的是家庭,但這幾年香港電影因為社運而導致家人之間可能因為立場不合而撕裂,疫情的衝擊也讓許多人提早面臨家人的生離死別,他認為儘管創作者也許未必刻意為之,但在這個時間點去審視家庭的關係,其實也格外能讓人產生投射。
翁煌德也指出雖然很多人可能會說,這些電影就創作上哪裡可能有些缺點,但確實電影的力量在這個社會氛圍底下,一旦創造出有力量的故事與角色,都可能有著療癒人心、鼓勵人向前的奇效。 
翁煌德也提及目前許多優秀的港片都是由香港新銳導演操盤,並認為這股力量得以興起,也歸功於杜琪峯導演等香港電影人長期推動的鮮浪潮國際電影節的栽培,對此他呼籲大家也不要忽視這些短片的能量。翁煌德更預測《破.地獄》這樣的獨立電影證明了市場是會給予擁抱的,自然也將會鼓勵更多資方願意去投資新銳導演,他對港片的未來抱持樂觀。 
最後,他提醒觀眾,未來我們欣賞這些香港電影,不要只是看到表面,有時可能一句對白、一個劇情的小設計,都可能蘊藏導演真正想說的話。就像阿巴斯所說的,這些電影一樣是政治的,只是沒有豎起中指而已。

 
返回前頁